“入冬前就能住進新房了。”10月28日,站在自家正在新建的房屋施工現場,眉山市東坡區柳圣鄉石榴村脫貧戶王志威夫婦興奮難抑,“靠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支撐,我家才有能力來修建新房。”
王志威的住房處在山坡腳下,房后背坡上便是灌溉下游的東風渠金花支渠。王志威告訴記者,去年和今年連續兩年的暴雨洪澇災害,致使翻過渠坎的洪水灌入自家房里,造成部份土墻被水淹浸泡出現裂痕,加之房屋破舊失修,一些瓦片疏漏、瓦桷和屋檐邊變異,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。對此,王志威早有改建房屋的打算,可自己家庭剛脫貧摘帽兩年,靠務工好不容易才積蓄幾萬塊錢,按照10多萬元的建房造價,王志威根本無法承受。今年9月,正在他焦愁不安的時候,“兩不愁三保障”大排查工作組走進他的家里,不僅為他爭取到保障性住房項目,還為其提供建房圖紙,幫助進行設計,請來可靠工匠,把好施工關口。“從10月初正式動工開建,我們就是要讓王志威一家盡快入住新房。”該村第一書記黃澤金說。
這是柳圣鄉在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中,堅持把總要求貫徹主題教育始終抓好整改,著力解決群眾急難盼問題的一個實例。
自開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以來,柳圣鄉把“為民服務解難題”作為主題教育的具體目標之一,組織全鄉黨員干部以走訪民情、入戶調研、聽取民意等形式,著力發現和解決群眾在產業發展、脫貧攻堅、人居環境、基礎設施、住房安全、矛盾糾紛、就醫就學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,做到一件件地梳理落實,切實讓群眾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變化。
石榴村群眾向走訪調研的干部反映,全村今年投入300多萬元的石洪路擴寬改造工程現已經完成。雖然改善了全村2300多人的生產生活條件,但由于缺少帶動型產業支撐,群眾增收致富依然無門。對此,鄉村干部抓該村交通面貌大改變的契機,根據全村歷來習慣生豬養殖的傳統優勢,經過多渠道聯系協調,近期從外地引進華成養殖公司入駐。很快在全村700余畝流轉土地上投資5000萬元的生豬生態循環養殖項目,計劃年存欄豬2.5萬頭,出欄豬達到7萬頭,同時新栽植紅豆杉樹500畝。此舉一方面,讓當地群眾在每畝荒山有了330斤黃谷的折價收入,安排30個村民就地務工;另一方面,帶動全村生豬養殖快速恢復發展,以促進村民收入大幅增長。
五圣村9組潘姓村民新建房屋,在進行地基保坎施工時,李姓村民硬說對方占了他家地的幾個平方,多次要求潘姓村民給予賠償。潘姓村民卻說,“你這是有意刁難,我一平方也沒占到你的。”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,村支書汪小明從走訪調查中了解到這一情況,自掏腰包買上兩包香煙,在做雙方思想工作的過程中,注重從情感上進行溝通,向他們各發一包香煙“散氣”,就這樣巧妙地把糾紛“擱平”。
主題教育走進群眾家門,老百姓感受最是深切。據柳圣鄉黨委書記伍波介紹,全鄉在走訪調研民情民意的過程中,先后共收集整理群眾反映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25件,截至目前,已成功解決23件,極大提升了群眾對主題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。